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各地分站 各地IT卖场
·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 详情
中科院成功研发全固态DUV光源技术
2025/3/25 作者:浪客剑 文章来源:芯智讯  

中国科学院(CAS)研究人员成功研发突破性的固态深紫外(DUV)激光,能发射 193 纳米的相干光(Coherent Light),与当前被广泛采用的DUV曝光技术的光源波长一致。相关论坛已经于本月初被披露在了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的官网上。

目前,全球主要的DUV光刻机制造商如ASML、Canon和Nikon,均采用氟化氩(ArF)准分子激光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氩(Ar)和氟(F)气体混合物在高压电场下生成不稳定分子,释放出193纳米波长的光子。这些光子以短脉冲、高能量形式发射,输出功率可达100 W~120 W,频率在8 kHz~9 kHz之间,最终通过光学系统调整后用于光刻设备。

相比之下,中科院的固态DUV激光技术完全基于固态设计,有望大幅缩小系统设计复杂度和体积,并且减少对于稀有气体的需求,并降低能耗。

其核心由自制的Yb:YAG晶体放大器生成1,030纳米激光,并通过两条不同的光学路径进行波长转换。一种路径采用四次谐波转换(FHG),将1,030纳米激光转换为258纳米,输出功率为1.2 W;另一种路径利用光学参数放大(OPA)技术,将1,030纳米转换为1,553纳米,输出功率为700 mW。最终,这两束激光(258纳米和1,553纳米)通过串级硼酸锂(LBO)晶体混合,生成193纳米波长的激光光束。其平均功率为70 mW,频率为6 kHz,线宽低于880 MHz,导致半峰全宽 (FWHM) 小于 0.11 pm,光谱纯度与现有商用准分子激光系统相当。这是使用浸没式光刻机在 7nm 硅上产生特征尺寸的关键,并且可以用于低至 3nm 的工艺节点。

为了探索新的应用,中科院团队还在 1553 nm 激光器的光路中引入了螺旋相位板 (SPP),将其高斯模式转换为拓扑电荷为 1 的带有轨道角动量 (OAM) 的涡旋光束。然后将该涡旋光束用作频率转换的泵浦源,成功地将 OAM 转移到 221 nm 和 193 nm 激光器。结果,获得了 193 nm 处的涡旋光束,拓扑电荷为 2。

据称,这是第一个使用 OPA 和级联 LBO 晶体的紧凑型 193 nm 激光发生系统,也是固态激光器在 193 nm 处产生涡旋光束的首次演示。这种创新配置为固态激光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行业新闻
《共德IT商家大全》202 2025/3/27
希捷酷狼NAS社区、极空间 2023/12/29
智变·同行 2023/12/19
跨越·不设限---让美好发 2023/8/19
我国成功实现碳-14全产业 2025/7/18
我国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 2025/7/18
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将 2025/7/18
华为宣布将在2025 世界 2025/7/18
攻克我国量子计算芯片生产难 2025/7/17
中央第四指导组围绕整治利用 2025/7/17
技术平台
专业音响系统在使用时需注意 2020/10/14
Wi-Fi信道就像高速公路 2020/8/1
透明LED显示屏选购指南 2020/7/22
如何打造小影厅的高品质声音 2020/7/22
COB显示屏及LED显示屏 2020/6/3
路由器可以一直不关还是需要 2020/6/1
LED透明屏与LED玻璃屏 2020/5/16
买音响五点基本须知 2020/4/17
家用投影机亮度应该怎样选择 2020/4/17
高清矩阵切换器无缝切换不黑 2020/4/16
版权所有:共德IT网 www.gongdeit.com
鲁ICP备1401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