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近日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那么什么是网号和网证?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
网号和网证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一种机制,它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用于网络空间进行身份核验。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成年人申领,需要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进行申领。《管理办法》对未成年人实施分级管理,要求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代办,14—18岁的未成年人需监护人在场申领。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当下,实名认证已经成为注册互联网平台账号时的常规操作。无论是网购、社交平台注册,还是在线办理政务服务,我们都需频繁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而“网络身份证”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为个人信息加上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盾”。
从便利性角度来看,“网络身份证”让人们避免了反复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的步骤,如今,只需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上完成一次申领,即可在已对接的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试点应用上实现快速认证登录。
“网络身份证”的推出是数字时代身份认证领域的一次新突破,它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服务便捷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持续完善,相信“网络身份证”将成为我们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构建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网络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