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信息显示,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在科技创新突破方面,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运动能力显著增强,通过AI控制算法的优化,国产机器人可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稳定性、灵活性、连贯性持续提升。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持续巩固。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由2015年的7.0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3年的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自年初以来,随着人形机器人频频火爆出圈,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爆满,彰显了这一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徐晓兰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作为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机械、材料等诸多技术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边防海防、教育医疗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当前,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领域不断向生产生活等领域延伸。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占比高达84.7%,规模优势明显。特种机器人在大科学工程、重大基础设施运维与深海探测、应急救援、矿山、民爆、电力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