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和重要改革方向,对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以来,我国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快,赋能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加大,支撑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数据开发利用不断提挡加速。我国积极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规范登记管理、授权运营和价格形成,启动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第一批18个示范场景建设,筹划在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专项试点。“数据要素×”大赛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乘数效应,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
数据要素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扩张。数据交易所功能持续优化升级,交易品类日益丰富,涵盖金融数据、医疗数据、工业数据等多个关键领域,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数据交易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行业头部企业主动参与数据交易,通过数据共享与合作,催生大量创新商业模式。
数据生态培育成效初显。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中,涌现出一批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据商,为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十年来,我国数据企业从11万家增长到超过100万家,成为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盘活数据资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报告分析认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数据要素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助力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促进数据要素跨部门、跨行业共享流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报告建议,在制度设计方面,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明确数据的持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奠定基础;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规则体系,明确数据交易的基本流程和标准,加强对数据交易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创新财税激励机制,激励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布局与升级高性能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并大力推进高速泛在、智能敏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全面扩大和提升算力规模、质量以及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为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运行和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隐私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提升数据要素的安全性和流通效率。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着力激活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数据拥有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活动的积极性;支持专业数据运营商、可信数据服务商等第三方机构的发展;系统构建并完善涵盖数据供给、确权登记、评估定价、交易流通、合规治理等环节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与服务支撑体系。
此外,在数据安全和监管方面,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管协同与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和市场秩序。
|